第一云南网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酒店人才倾向本土集团?

发表于:2025-08-25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8月25日,全季酒店上海虹桥店的总经理翟宝权Carlos与他的团队之间总是习惯以英文名字相称,这或许与他之前的经历息息相关--从1996年开始进入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前厅部任职,之后万豪、华美达、洲际集团旗下高星级酒

  全季酒店上海虹桥店的总经理翟宝权Carlos与他的团队之间总是习惯以英文名字相称,这或许与他之前的经历息息相关--从1996年开始进入上海威斯汀大饭店前厅部任职,之后万豪、华美达、洲际集团旗下高星级酒店,甚至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的官邸都留下了他的工作轨迹。

  在四大国际联号酒店集团辗转16年,为什么Carlos最终选择了华住酒店集团旗下全季酒店这个本土中档酒店品牌?

  业内人士认为,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酒店品牌的迅猛发展,可能会使这种人才流动的趋势更为突出。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际联号酒店集团以其高薪资、明确的绩效系统和内部培训计划备受酒店人才推崇。而如今,外资酒店品牌与从业者已经走出了蜜月期。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酒店业都受到很大冲击。近年来跨国酒店负面新闻频繁曝出,比如:培训计划名不符实、加班常规化、晋升遇到玻璃天花板等;其管理业绩也难负盛名,与业主的纠纷不断。种种问题都使从业人员对酒店的选择变得更加谨慎。

  而本土酒店,比如华住酒店集团,除了拥有"接地气"的优势地位之外,经过多年来的苦练内功、海外上市融资等方式,不断壮大发展自己。在消费市场方面,通过对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的洞察,快速灵活抢占市场份额;在人才资源方面,早在公司创建之处,就建立了完善的人力资源体系,包括首度在业内推出的"华住大学"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训和发展计划。现在,跨国酒店单靠名头,已经不能成为吸引消费者以及从业者的杀手锏,国内外酒店品牌之间的多层次竞争局面已经形成。

  酒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内部提升空间小,尤其在跨国酒店,很多像Carlos这样的本地员工,需要通过频繁跳槽的方式,来获取职位的晋升,至于要达到高级管理岗位则更是凤毛麟角--在面对同级的竞争之外,还会受到集团指派的海外空降兵团挑战,看不见的天花板,让酒店人才职业发展遇到瓶颈,也造成人才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

  进入全季前,虽然Carlos已在某本土高星级酒店担当要职,但是深谙各家之长的他,意识到他可能即将遭遇另一种困境,该品牌单一的发展和有限的布局并不是一片能让他进一步成长的沃土。相较之下,华住酒店集团作为国内第一家多品牌的酒店管理集团,其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品牌线能够为他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

  继"汉庭酒店"之后,华住酒店集团陆续推出"禧玥酒店"、"全季酒店"、"海友酒店"3个新品牌,分别在细分的高端豪华市场、中端商务市场、超值经济市场开辟了全新酒店模式,发挥空间巨大。新的品牌,对于人才也有着不拘一格的要求。例如:来自锦江国际酒店的"禧玥"品牌总经理邵兵,曾引领了"星程酒店"的问世;"海友"品牌的总经理柳佳来自地铁集团,苏皖地区的营销经理何然有着全球最大餐饮集团百胜旗下肯德基的从业背景,还有众多像Carlos一样从各大高星级酒店被吸引过来的得力干将。作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因华住的开放和进取而走到一起;而积极的开拓精神和高效的执行力,也正是华住人的共同特征。

  截至2013年6月30日,随着第1,216家酒店开业,华住酒店集团对英才的招募就更为求贤若渴。保守估计,如今华住一年可创造就业岗位上万个。在公司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过程中,为各个关键人才岗位,甚至基础岗位,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前景规划,并采取360度绩效考核法来保障全方位地评估每位员工的表现和发展需求。除了对外广纳贤才,同时也落实了内部人才的培养和晋升体制。不论从品牌发展的广度,还是从酒店布局的深度而言,华住内部已经形成了一套良性有序的人才流动体系。

  如今,华住酒店集团已在近200个城市里拥有约30,000名员工,据悉,今年将在全国创造逾1万个岗位。通过E-HR人力资源自助服务平台、E-Learning在线教学系统的开发及推行,让遍布全国各地的华住成员,都能够享受到集团高效而一致的服务,实现即时沟通。

  快速前进中的国内旅游行业,新市场在形成,人才需求也在提升,企业不仅要关注利润,还要帮助员工尽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华住酒店集团正用超前一步的人力资源创新与变革,给每位成员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展示舞台,验证着其不断增强的品牌凝聚力与吸引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