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文化主题酒店的两大特质
(讯 )为正确引导文化主题饭店健康可持续发展,扭转千店一面、同质化严重的行业现状,打造特色化、个性化、多样化饭店业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消费需求,2014年12月12日,由中国饭店协会主办、皇金管家承办的首届中国文化主题饭店论坛暨《文化主题饭店经营服务规范》国家行业标准贯标大会在郑州逸泉国际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共吸引全国文化主题饭店、精品饭店百余位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到会,会上,厦门理工观光与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王伟作了精彩的分享。
文化主题酒店或精品酒店,之所以能引起行业与社会共鸣,是因为时势。一者,传统的以工业化思维建立起来的商业酒店运营模式因其过度规范同质化、规模量产化引发了审美疲劳,加上国八条轻轻一击,行业收益、服务品质都出现不同程度波动,令舆评叹为不堪。二者,奋斗的六七十年代人走向中年,需求从观光型态走向休闲型态,而游戏陪伴成长的八零九零后渐成酒店消费市场主力,则引爆了未来市场的亚文化引擎,后者尤其要引起关注。
或许八零后是悲催的,因为遇到了高人口率、低GDP,但九零尤其是九五后,正逢人口低、GDP高的红利期,心智模式已经发生巨大改变。这个变化的起因就是信息传递模式由1.0版进化到了4.0版。1.0结绳,2.0语言,3.0文字,4.0互联网,信息传递成本趋零。
这时发生了什么?ABH,即文化的逆演进--如果说中华主流文化是由中原发起,推演至沿海,逆演进则是相反,由东南沿海向内地山寨式地推进。较之主流文化,我称之为亚文化。从某种角度上说,当前文化主题酒店发烧的特质不是主流文化酵力,而是亚文化在催动。因此我认为,文化主题之于当下市场而言,更应该是亚文化主题。
亚文化有什么特质?对文化主题酒店有什么价值?两看:
一看其视觉系的发展,根本在社交原动力--性。旅游三元素,阳光、沙滩、性。回避不了的。如何表现?一者,男性追寻异性,不择手段;二者,女性表现自己,不遗余力。这样的双内驱反映到社会性上,就呈现两个表征,一是钱,二是脸。钱具有无差异可复制的特质,脸则有差异化不可复制的特质,一阴一阳,就铸就了当今这个看脸时代。看脸特质投射到文化主题酒店上,必然提出三个基本需求:一,我的脸,就是你的设计特色,因此,与我相关的设计是第一生产力。二,我的钱,就是与我相关的你的商业模式,如免费、秒杀、团购等等。三,游戏化,一定要好玩,才有参与,而且必须舒适,不能累了。
二看脑洞系的发展。我不知道这个逻辑对不对,只是感觉挺像:互联网是原始结绳的升级。那时是母系社会,现在重归(存疑)。于是,脑洞系就呈现了三种表现:娘化、萌化、深井冰(神经病)化。深井冰是日本漫画《漫画派对》的一个形象,有时可爱,有时放浪,没个准儿,但不讨嫌。看看如今天下,六七十年代看不懂、不接受的,不正是这一现象吗?其实很正常。面对他,接受他,处理他,放下他,就是了。这个现象投射到文化主题酒店上,也将发生巨大化学浸染作用,那就是未来企业少不了三类人:女神、逗比、奇葩。这类公司脑洞人的存在是与视觉系的市场需求相应的。
我不是说六七十年代的人没用了。有大用,我们有更多社会资源、思考的深度和碎片总结力。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防止亚文化伤害到主流文化或毒化,当然,我们更有责任引导合流,因为主流文化是大海。一个学生跟我说:我要做一个四十岁人进入须由年轻人带领的酒店。我说:很好,但你也很快就四十。他说:那做什么?我说:散文。2005年在接受厦门日报采访时,我讲过:家居是一部小说,商务酒店是一部专业书,休闲度假酒店是一篇散文,经济型酒店是一本杂志。现在想来,文化主题酒店,其实恰对应了休闲度假的业态。我独爱休闲度假酒店,并因此而爱文化主题酒店。这是一篇个性十足主题鲜明的散文,散文的境界是形散而神不散;酒店的文化主题,我想,就指这个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