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相寓”将出售 10位大咖怎么看?
近日有消息爆出,昆百大A或最晚明年3月1日收购我爱我家,即我爱我家旗下长租公寓品牌"相寓"或将出售。
传统中介出身的电商平台也好,长租公寓也罢,如今都成了风口上的树枝,左右摇摆不定,引得行业人士频繁猜想……那么就像此次我爱我家被爆出售给昆百大A一样,选择强强联手,走向资本市场是否是一个明智之选?这对新兴的公寓行业又意味着什么?将会给公寓行业带来什么?行业大佬带你解疑答惑。
小猪CEO陈驰:长租公寓现在短期盈利比较困难,相寓如果经营状况良好,那么这一并购将会给其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武汉寓尚有佳创始人&CEO杨林:单身、晚婚的人群比例越来越大。国家杠杆下,各地的各种限购政策 也在不断出台。买房越来越难,或者根本没办法买房。就武汉来说,昨天出台的 限购政策 多少人都会从"准房东"变成"长久的租客"。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公寓行业 面临的机遇跟挑战也越来越多。 相寓的出售,基于他本身 可能是管理人员的欠缺,运营的经验不足等多种问题。但也从侧面说明了长租公寓市场的火爆与机遇!
通过这个也可以看出两个问题。第一个 长租公寓市场的机遇,正是对这个市场有信心,大的资本才会不断的涌进来。第二个,作为公寓人本身来说,不断的摸索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运营水平才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个行业 ,都有一个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大的资本都是收购兼并重组,壮大自己,小的企业 不乏抱团取暖、联合的举措。不管怎么说,公寓市场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 相寓的运营管理体系并非是健康健全的。他们没有做长租公寓的经验,没有时间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盲目地闯进来,并且摊子铺得也不小……那么问题就自然出现了。相信很多同仁都有一个共识,长租公寓这个行业。越是体量越大 管理越难做,对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的要求就越高。
对相寓而言,目前是其最有力的支持。做公寓,走的慢就是走得快,走得快就是走得慢!
西科姆公寓创始人兼CEO崇均:我认为这一并购将会给我们一些启发:公寓单独做,人累、不成系统、风险大。公寓如果没有体量,不如不做。
水滴公寓创始人冯玉光:我爱我家分步借壳昆百大,相寓在体外,作为下一步定增对象。所以,总体是我爱我家的资本运作,和公寓没有关系。
联寓运维总监吴卫华:
1.从规模发展上看,相寓集中式公寓发展迟迟不前,众所周知,集中式公寓是属重资产,运营模式与酒店相似,而相寓公寓运营团队是中介团队出身,从运营角度看偏弱(而昆百大A有酒店业,正好能弥补相寓短板)。
2.相寓公寓还有另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平台的发展,这也需要强大的资金做支撑,以上种种迹象用"缺钱"两个字可以做解释;
3.从最近各地收集数据(出租率)及原始租金虚高的前提下,不久的将来,会有相当多的公寓运营商非常难过,并会产生合并潮。作为相寓母公司我爱我家借壳昆百大A,这只是做并购潮前的准备而已。换句话说,昆百大A收购我爱我家也是做长租公寓大规模前期布局而已。
水滴公寓运营总监薛锋:这个逻辑有点和爱上租类似,买卖业务不做了,也许转型做长租公寓,迅速就变成了前几位! 长租公寓是个营业额较大的行业,上市公司刷流水比较方便,问题是税务问题难处理,并且合并报表难度大。托管进来是一次交易,租出去又是一次交易,那么理论上要承担租赁房东的租赁税,和租出去的差价的增值税,托管利润很难打住,如果这些问题可以处理完,那么他的财报将会成为整个长租公寓界学习的典范。
中公委专家组穆林教授三个观点:
1.本次收购,实为资本运作,并不涉及看好、看衰问题,但总体长租公寓行业总体向好--证明这是朝阳产业,才会有人愿意资本运作;
2. 从公寓业来看,我爱我家房屋托管业务真的有"起了个大早"的感觉,15年前就有房屋托管业务,也有的叫房屋银行,房屋托管业务全国他第一,但一直当成一个"生意"来做,没有做成一个行业。直到2015年才推出相寓,错失良机。
3. 企业家们真的要早点树立品牌意识,假设15年前我爱我家随便给房管业务起了个名字,比如叫"X寓"或者直接注册"房屋银行、房屋管家"等作为商标,15年、43万间的巨型品牌,估计估值成独角兽了。 本次收购属于资本运作,相遇很快就成上市公司了。公寓资产的资本运作才刚刚开始。
住好点青年公寓创始人聂繁荣:上市,圈钱,然后用资本撬动集中项目?
52租团创始人&总经理徐再军:昆百大A布局长租公寓实在蹊跷?更多可能是我爱我家资本运作的组成前奏部分,不排除长袖挥舞自导自演成份,谁知道有没可能交易的背后是自己的左手换右手呢?
还有就是带来的深远意义是会不会因此吹响了行业市场整合的号角及加速资本发力的步伐!
西科姆公寓创始人兼CEO崇均:资本开始运作,既是好事,但对原来从事公寓更是一种挑战。我认为资本最终会放弃公寓这个版块,除了国家政策规定和扶持以外,单独市场调节,资本是不会看重公寓板块的。
一旦上市,可能出现税务崩盘的可能,税务报表很难看。
果租租创始人刘轩飞:相寓脱胎于我爱我家的房屋托管,出生就是个巨婴,房屋托管模式对线下经纪人的依赖非常重,说到底房东信赖的是经纪人,不是相寓,品牌对资产的整合能力是有限的。这次走向资本市场,对于相寓应该是一次很及时的"输血",相寓又有了时间窗口吸引人才,打造集中式公寓的运营体系,逐步树立品牌,成败都在此一举。
52租团创始人&总经理徐再军:为什么说资本不看好公寓呢?我认为未来只要将单纯的公寓运营上升到存量资产的大资管层面去看,那么这个行业的价值就无法估量了。
比如通过物业配套管理服务、公寓酒店化运营以及从资产评估、交易、收益财务测算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提升资产价值。
通过设计改造、服务延伸而使之租赁价值增值,经营功能化改善实现资产收益保值,而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再流通交易实现价值变现过程。
西科姆公寓创始人兼CEO崇均:我认为青客是最有竞争力的模式。按国家标准做的,青客不赚,其他二房东很难赚钱。青客租的是闲置房源,属于分散性闲置房源多,收成成本低。传统的二房东收成成本低,因为原来属于灰色地带。
大多资本逐利,个人己见,90%资本不会选择公寓,另有其他的本书除外。
记者就此采访了已经成功上市的寓米集团创始人&CEO张晚华,他表示:寓米股份公司只做加盟管理和预定,税务,法务合规已规划,线下经营早已剥离,所以不存在税务繁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