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首次集中展示 11月12日举行羌族文化保护展
发表于:2025-08-17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8月17日,11月12日,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暨羌年庆祝活动将在茂县举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的羌族文化,历经9年保护之后,将首次集中展示成果。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
11月12日,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展暨羌年庆祝活动将在茂县举行。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损的羌族文化,历经9年保护之后,将首次集中展示成果。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历史积淀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四川是我国最大羌族聚居区。然而在9年前的地震中,羌族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保护成果严重损毁。为抢救保护羌族文化,2008年10月,文化部批准设立了四川省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今年4月,保护实验区顺利通过文化部组织的第三方评估组评估验收,被评为优秀等级。9年之后,保护实验区的羌族文化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成果斐然。
据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四川在保护实验区内开展了大规模的文物和非遗资源普查,为羌文化的研究保存下一批珍贵的财富。同时,省非遗保护中心组织非遗专家和工作人员深入保护实验区开展田野调查,涉及30多个羌寨的拉网式非遗资源普查工作,基本掌握了羌族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濒危程度。在保护实验区成立以后,四川将区内非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整体保护有效结合,茂县古羌城、北川巴拿恰羌族风情一条街等非遗基础设施拔地而起,理县桃坪羌寨、茂县黑虎羌寨等大批羌寨得以重新修葺,为保护实验区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介绍,仅茂县中国古羌城,去年就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解决了1200余名当地百姓就业,并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发展。与此同时,传习所的建设也令羌年、羌绣、羌族口弦等非遗项目实现了活态传承,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的开展,更为非遗传承打下了基础。(记者 吴晓铃)
保护
羌族
文化
实验区
实验
四川
建设
成果
生态
羌寨
茂县
地震
生态保护
资源
遗产
汶川
国家
基础
我国
特大
第1云南网旅行
洱海旅行大片加长版
晴夫旅行记
最适合家用和旅行的一款mpv
旅行mpvmaxus
三年的旅行翻译
抖音旅行长图
会旅行的娃娃
旅行记的大小
最具特色旅行探店
岳西县旅游
泰山旅游吧
美国雪城旅游
暑假旅游主题
组团旅游停止
在线旅游 app
三亚 夏天旅游
皇悦旅游
爸爸带儿子旅行日记
爱旅行的孩子
旅行团央视频
旅行社因肺炎
旅行社的损失
姜堰春秋旅行社
湖南长沙旅行跟团
华兹华斯我在不相识的人中间旅行
骑鹅旅行记详细解释
38寸旅行民谣
开往明天的旅行听哭了
随团旅行中途退团
暑假旅游主题
旅游英语吃饭
畅远游旅游
江苏旅游稿
旅游区蚊子
博德 旅游
帮文化旅游区酒店
呼伦贝尔旅游局长
金剪刀旅行包
旅行之家实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