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风云30年 而今迈步从头越
(讯 王丹丹 李大曼 邱娟)2015年4月10日,"2015中国酒店产业链资源整合高峰论坛"在无锡华美达广场温泉酒店举办,本届论坛由品橙旅游主办,酒店业高管及旅游业高管逾300人与会。高峰论坛旨在为酒店业提供一个"界内和界外"相互交融的交流环境,一个"跨界资源整合"的营销机遇。一个"近距离接触与合作"移动互联网前沿技术的机会,一个全旅游产业链"整合变现"的推力。去哪儿网无线事业群副总裁杨昌乐、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礼军、北京和泰盛典酒店管理董事长赵晓川、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何庄龙、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诚瑞酒店管理首席执行官张大昆、中国酒店论坛组织主席张楠围绕"酒店业风雨30年,而今挺胸从头迈"这个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品橙旅游首席商务官杨晓明先生担任主持人。
以下为文字实录--
杨晓明:各位领导,各位来宾,2015中国酒店产业链资源整合高峰论坛现在进入到上午的第一场圆桌论坛的环节。本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酒店风云3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是主持人品橙旅游首席商务官杨晓明。我介绍一下本场论坛的嘉宾,他们是:去哪儿网无线事业群副总裁杨昌乐;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礼军;北京和泰盛典酒店管理董事长赵晓川;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何庄龙;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诚瑞酒店管理首席执行官张大昆;中国酒店论坛组织主席张楠。
品橙旅游首席商务官杨晓明
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赵焕焱老师的数据分享,也听了张泽讲的神经病的话题,他告诉了我们现在的酒店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Travelzoo的洪维谈到了很多情怀的东西,再接下来就是同程旅游吴总的演讲。大家知道酒店业和旅游业经历了30年的发展。在座各位在酒店业都是非常有经验的,非常资深的专家。各位,30年来,酒店业到今天面临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们首先有请张大昆先生。
张大昆:各位与会代表,各位贵宾,大家上午好。今年是我在中国酒店行业从业整整30周年,我是1985年毕业于上海旅游管理专科学校,一直在这个行业里工作。无论是30年酒店风云也好,心路旅程也好,蓬勃发展也好,我是酒店业的老兵。
诚瑞酒店管理首席执行官张大昆
在30年的回顾,而今还要从头越,这个话题很大,你让我用一句话来总结很难。但是30年作为一个一直扎根在酒店行业的酒店人,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我爱这个行业,我愿意把酒店业作为我终身的职业追求。这也是我的骄傲,无论我做的如何,但是我一直伴随这个行业的成长而成长。
第二,通过30年的风风雨雨,对整个中国酒店行业的变革,我可以说是一个见证者。这个行业发展的太快了,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实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是不健康的。但是在这种大的经济形势的趋势下,酒店行业又产生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态势。通过酒店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业也随着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有很多的数据,网上都有,我这里不一一列举,这些数字太可怕了。
如果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酒店行业的改变,真的是很难的。我的想法就是中国的酒店业需要更新,需要创新,但是我们酒店人不能完全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
杨晓明:您认为"互联网+"早就有了,但是酒店业不愿意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是吗?
张大昆:我觉得酒店还是要勤勤恳恳,做好酒店。无论是什么样的业态,无论是文化主题酒店,是高端酒店还是低端酒店,是经济型酒店还是客栈,我们都要把产品做好,这个产品是量身定制的。
杨晓明:杨昌乐先生是"互联网+酒店"的一个代表,我们请您谈谈。
杨昌乐:其实我是互联网的老兵,酒店行业的新兵,我想从我的视角来看一下这个问题。去哪儿网从30年的跨度来说,也是一个新兵。因为我们长期从事互联网行业,所以可以感知到行业的特点以及有可能对酒店行业造成的冲击。
去哪儿网无线事业群副总裁杨昌乐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将会对所有的行业进行一次彻底的重构和洗牌,不仅仅是酒店业。所有无法应对这个变化的个体,就会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成为弃儿。
杨晓明:您认为这是一种颠覆吗?
杨昌乐:颠覆这个词大家理解不一样,是不是颠覆我不知道,但是他会彻底改变我们行业原先的一些观点或者是形态。是不是互联网并不重要,互联网的本质是把一切信息透明化和扁平化。我们的用户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能够有这么方便的手段去了解信息,这是互联网的本质。我们以前的做法在这种新的方式下将变得不合时宜,这是互联网带给每一个行业的冲击。
杨晓明:张楠张总,您的看法呢?
张楠:我回应一下主持人的话题,我觉得首先不是30年,而是35年,就35年而言,我总算搞清楚了酒店业的属性,就是住宿业。拿一个鸡蛋做比较,它的外壳是45家普通的酒店,中间的蛋白是星级酒店,我们称之为旅游涉外酒店1.6万家,在这个当中蛋黄就是现在我们讲的OTA、移动互联所感兴趣的,要用互联网+来整合酒店的。所以住宿业不怕被整合,从这个概念上,我给一个新的概念,未来的酒店是物联网+酒店,而不仅仅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你手里,但是酒店业如果醒悟过来,用自己的PMS数据库,自己可以诞生互联网。所以,去哪儿网、Travelzoo要好好的盯住星级酒店,因为它是有品质的精品,而住宿业是更广泛的概念,完成小康社会整体住宿业的改革。
中国酒店论坛组织主席张楠
杨晓明:如果酒店业在现在牢牢把握住自己的资源,中间其实可以做的文章是非常多的。刚刚同程旅游的吴总提到,如果说把差品真正的做精做好,其实酒店大有可为。接下来我们有请赵晓川赵总。
赵晓川:中国酒店业30年,就我自己的看法来说,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规规矩矩的成长了20年,是沿用了国际品牌管理的,很长时间积累的经验,也得益于星级标准的引领。而这30年最后的10年就像现在的食物链一样,有诸多的催化剂,可以使我们疯狂的发展。30年是我们酒店业传统发展模式的终点,也意味着我们今后将在一个新的模式整合下去发展。所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我们相信30年河西的发展将开创一个和互联网企业相互拥抱、共生共长的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北京和泰盛典酒店管理董事长赵晓川
杨晓明:感谢赵总,您认为现在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也是一个更大的机遇,我们有请张礼军张总谈一下。
张礼军:我入行时间并不长,就这个话题,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我的观点比较简单,从30年来说,我的感受有两个,第一个是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第二,整个酒店行业的生态环境或者叫生态体系,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化的管理体系。这是我的两个感受。
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礼军
杨晓明:其实我们所讲的就是有更灵活的产品组合。接下来我们有请何会长。
何庄龙:第一,我认为30年发展是一个成长期,是中国的旅游酒店行业成长发展的过程。30年之后是一个成熟期,向成熟发展。第二,我们经过了30年的沉淀,大家说13、14年我们进入寒冬,其实并不是,而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怎么走,我们下午再讲。谢谢大家。
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会长何庄龙
杨晓明:有请袁学娅老师。
袁学娅:应该说我和这个行业是一起成长的,是中国第一代酒店人,是一个老兵。我觉得整个行业的变化是现在工具多了,平台多了,搞的行业主体有点不知去向了。为什么呢?这是中国特色,太多酒店没有自我,没有定力。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名词,现在名词很多,生态圈、闭环,但是最终这个线上和线下要对接。所以我们这个论坛的题目起的很好,就是酒店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在四大咨询集团,我都担任过不同职位的高管。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整合,而不是说都是主题了,把标准化的东西给去掉了,我觉得标准是根本,在标准的情况下做变化。再发达的国家,无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客户最终到达这个酒店,他还需要酒店里面有人为你服务,只是说工具和手段变了。
星硕酒店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官袁学娅
杨晓明:张楠先生,现在国家有各种各样的新政,很多人认为是对酒店行业不利的,您觉得酒店业接下来发展应该怎么做呢?
张楠:这样讲,我们的国八条、新六条大家都说是在打压酒店行业,难道酒店诞生就是靠公款消费生存的吗?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只是说把这个给捅破了。今年我参加了一个论坛,我们在考虑酒店业发展的时候,离不开旅游这个行业的大背景。第二个是新变局,经常说酒店行业进入了新常态,我认为酒店不存在新常态,所谓的新常态就是相对以前的旧态。我们的GDP发展指标从9%降到7%,我们考核的衡量指标是收入、出租率吗?两者相乘的每间可供房收入吗?他们是逻辑的反比关系,六大指标到底取哪一个,不存在,我们只存在一个新业态。这是一个宏观层面的。
第二,是新渠道。现在的OTA也好,线上线下对接也好,所谓的物联网,我提出这个观点是360度的全景的体验,所谓的性价比体验型。我再强调一个,酒店要有回忆。丽思卡尔顿95%的客人是回头客,就是因为他有回忆。
第三是新定位,酒店应该如何定位,我先留下一个伏笔,稍候再谈。谢谢。
杨晓明:何会长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何庄龙:刚刚张总讲了,国八条,新六条,对酒店应该说没有多大影响。关键是你如何经营,你的经营策略,你的经营产品,你的服务质量如何,是否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这是非常重要的。主持人让我谈这个话题,这个话题也是比较敏感的。确实现在官员们不敢吃,但是就整个消费的市场来说,它是比较红火的,消费的形式变了,不是不敢吃,而是更加会吃了,就是怎么吃,去哪儿吃的问题。这个吃的市场是永远的,这是社会的发展,是自然的常态。作为酒店行业来说,它不是说到了寒冬而是到了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我们怎么拐,拐好了之后我们酒店行业就可以蒸蒸日上。
酒店行业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同时又提出了"创客"。现在山东酒店提倡每一个酒店人都成为一个创客,这个口号提出之后,给酒店带来了新的气象。你酒店有200个员工,有200个创客,就是200个增长点。你一个人有100个粉丝,200个顾客就是2万个粉丝。无论我们怎么变,我们要以变制变。我们要有不同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变化,相信市场是广阔的,我们酒店业的春天很快就会来临。
杨晓明:酒店业现在资源这么好,大家住宿条件、餐饮条件是越来越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酒店应该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大家应该怎么吃呢?袁老师。
袁学娅:我觉得不仅是吃的问题。其实酒店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这个行业已经逐渐的成熟,这个成熟的标志是细分化、精准化,而不是打土仗,就挂上一个涉外酒店、涉外餐厅就没事了。精准化的定位是这个行业比较朦胧的。昨天有一个平台的公司宣传了一个东西,我觉得是值得商榷的。比如说这个平台把如家和香格里拉对顾客的感受,顾客的点评放在一个平面上。这是我不认同的,因为香格里拉和如家的目标市场是完全不同的。顾客的诉求,他的需求排位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把水果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像洪维总讲的Travelzoo是高富美,而同程旅游可能就是大众的,一块钱门票,10块钱打包,完全是不同的市场。
这样的论坛我参加了很多,我有一个建议,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还是做软件的,现在一说互联网,一说移动,就把PMS给忘了,PMS是每家酒店的根本,是你的筋骨 ,其他的才是加的,没有这个你是做不好的。国际集团对PMS的应用有一个团队,要求的报表和数据是标准化的,而单体酒店没有团队,没有标准,同样一个价钱,可能单体酒店只用了PMS60个功能当中的10个,而现在10个还没有用好,就开始加其他的东西了。我觉得我们现在互联网公司或者是平台公司,上台做演讲应该多向洪总学习。你再好的技术,再好的平台,讲的用户不能够完全听懂,这个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了。
酒店也是如此,同样的工具我送给你,会用的人太少了,酒店人要学习高科技,学会之后,两边的有效性才会提高,才会体现出来。
杨晓明:港中旅酒店的张总,您来自港中旅酒店,港中旅酒店有多个业态,也是符合目前复合型的发展形态,从港中旅的角度,如何看待酒店的营收和整个发展态势呢?
张礼军:我的感触也是比较深的。这几年来有几个关键词我想和大家分享。未来或者说现在我们面临的酒店业,正像何会长所说的,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期。在这个发展期当中,有几个事会对未来中国的酒店业和全球的酒店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第一,现在酒店生态圈当中的技术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而且这些技术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携程、去哪儿,包括阿里的去啊,包括我们的腾讯,这些对酒店业已经产生重大影响的靠的是什么?是技术。最近甲骨文收购了Micros Systems,54亿美元。Micros Systems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在PMS上,大家开始有动作了。因为云技术平台的出现,这件事情对未来酒店业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甲骨文收购Micros Systems也好,还有去年阿里参股了石基也好,都是看中了云平台。还有很多中小厂商也在往云平台开发。技术平台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对酒店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还有一些小的片面的技术,比如说刷卡,以后不再需要刷卡了,手机就可以进入房间,包括全场景式展现,这些都是碎片化的技术,但是深远意义的是云平台技术,这个影响将会很深远。
第二,资本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流动是非常自由的,因为本身就是市场化的。而中国正在落地,从原来的审批制转向备案制,这件事情如果说在法律层面打通之后,中国资本市场的任督二脉就会被打通。最近酒店行业的论坛非常多,各个方面和酒店行业相关的话题非常多,这说明这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市场。如果说资本市场再发生一个重大的变化,未来中国酒店行业将会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行业。这是我的看法。
杨晓明:感谢张礼军张总。刚刚袁女士和张总都谈到了酒店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帮助大家解决一些问题,说到技术,我们台上有一家技术方面比较厉害的厂商,那就是去哪儿网,我想问一下杨总,去哪儿网在旅游业有着非常大的战略。以您的角度,我们会用什么样的技术去帮助酒店对接资源,去做的更好?
杨昌乐:因为去哪儿网是一家直接面对用户的互联网公司。我们首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可以触达更多的用户。我们在做的事情就是把更多更准确的信息以更好的价格呈现给我们的用户。让用户在APP上也好,在网站上也好,可以非常方便的去挑选他们想要去住的酒店。
第二,因为结合到酒店行业,其实从一开始用户预定到最终入住,一直到以后的每个房间都有很多有效的技术和方法来提升我们的效率。比如说我们手机入住,包括我们正在做的与PSM相关的工作。对于现在的酒店来说,如何利用现有的智能化技术去改善整个工作流程,让用户更加便捷,同时降低自己的成本,这是酒店行业在这个浪潮当中需要去重视并找到自己着力点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酒店业自己本身用户的渠道来说,我们应该更多重视线上渠道。从总体上来说,中国市场在线预定率所占的比例比较小,也就是10%左右,但是在今后一两年内,他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能会到20%-30%,会成为我们的主流渠道来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酒店如何去了解这样一个渠道,建立起自己的口碑,能够让用户在这个渠道当中更方便的找到并识别我们,这是我们酒店行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去哪儿网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多的工具。用好这些工具,找到自己的用户,这也是我们酒店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杨晓明:非常感谢杨总。刚刚我们讲到了技术层面也提到了酒店的一些状况。我想问一下赵晓川赵总。您这边经常会帮一些酒店解决一些他们在会务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帮助酒店解决一些运营方面的问题或者是升级。以您的经验来看,您觉得最困扰酒店方面的问题是什么?你如何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赵晓川:最困扰我们的是意识的问题,人的问题。上一次我和袁总还沟通过。实际上我们酒店业处于一个痛苦不堪和惶惶不安的阶段。一个变革阶段的到来,让我们这一代的酒店人感到了压力和挑战。
很多的酒店人试图通过拥抱互联网改变命运。最后发现都被这个网给罩住了,为什么?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的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更好的是可以解决产品提供端和客户距离的问题,提升我们的效能,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无法改变酒店业的商业本质,这是一个核心点。因此我们传统的酒店人,在这一轮变革的进程当中,我们同样带着一种非常浮躁的心态。这种浮躁的心态,使我们在所谓的转型升级驱使之下,做了很多浮躁的事情。
酒店业、中档酒店、快捷型、低端酒店我们不说,因为它的落地发展模式就是正确的。当然现在资本方都在进入中档酒店市场。所以2015年中档市场很快从蓝海变成了红海,进入非常残酷的拼杀阶段。我们在关注什么?关注高星级酒店如何突围?我们和很多酒店沟通过,也辅导过,为大的酒店集团做转型辅导。
我们说一个人的理念转变,思维的转变,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命运。这是一个根本点,抛开这个根本点,我们从技术上,从发展模式上如何实现这种转变?首先,高星级酒店因为客源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或者说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这是我们所有转型改变的根本导向。
其次围绕这种市场、客源消费结构的转变,我们的产品要做相应的匹配调整。这有很大的难度,在座很少是业主,可能都是管理方,在产品端的匹配调整当中,很多的话语权不在职业经理人手上。如果说我们的产品匹配可以做到适度的调整,匹配市场需求和客户的需要,这种匹配后的产品端要求我们的管理流程和标准要发生转变,也就是流程优化。这种流程优化面临两大问题,第一个是如何通过现有的流程优化规避目前星级标准带来的一些局限性,这是需要创造性突破的。回过头来,我们也在研究客户的消费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互联网企业讲到的客人的痛点在哪里,尖叫点在哪里?我们住在华美达酒店,我们都很关注它的产品--豪华高档,我们也关注服务。这当中还有一个中间地带叫功能。现在的客户体验,对切身相关的功能感受变得非常的关注。比如说洗澡的热水流量、热度等等。我们发现很多酒店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淋浴花洒一定没有流程上的设计,因为时间长了,有关水垢导致花洒的水流到处乱洒。流程再造会成为我们高星级酒店的下一步,如何应对、匹配我们的用户需求,如何匹配我们的产品需求,而带来一种服务模式的变革,不是改变,我认为是变革。
在这样一轮变革当中,什么是主导力量?技术。也就是说我们的互联网技术也好,智能化技术运用也好,我认为是降低我们的成本,优化我们的劳动生产率,也就是说技术提升生产率会成为高星级酒店的一个突破点。
打一个比方,我们现在有很多智能化的最尾端的管控智能化技术,比如说智能化的开关、灯控、温控。现在也有管控技术,酒店智能化后台控制技术,这样技术的运用,使得我们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样板酒店,我们正在收集它的数据,五星级酒店通过智能化系统的改造,使它的人工成本降低15%,工作效能提升20%-30%,这会带来另外一个变化,也就是说我们酒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定义会发生一些改变。 我曾经夸口说他会带来颠覆,因为技术可能会颠覆我们传统的模式。
我预计未来可以找到突破口的高星级酒店,他的人房比是1:0.6,听起来比较可怕,但是技术是可以帮助他实现的。
杨晓明:您刚刚讲的 非常好,您讲到了几个关键词,一个是传统,就是他是趋于保守坚持去作传统的,还有一种是核心要去改革的,核心也是通过技术。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张楠张总。您同意刚刚赵总的说法吗?有传统的酒店吗?
张楠:肯定是存在的。我刚刚讲了,中国的酒店业是从改革开放开始发展的。79年是什么状态呢?酒店业是三个背景形成的。第一个是高级招待所,沿海大城市都有高级招待所。第二个是因为改革开放成立了旅游局,叫做旅游饭店,再加上涉外两个字。第三个就是90年代的民营资本的进入。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当然要守住自己传统的东西。我认为传统不要认为是一种守旧的东西,很多文化底蕴本质上就是传统的。酒店的传统是什么呢?我们回归到酒店,以星级酒店为代表的是它的商业本质,因为酒店是市场的产物,在大浪淘沙的市场面前,它的产品,它的商业本质是什么呢?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就是产品的使用价值,通过市场的交换完成需求价值的实现。这就是最传统的东西。所以你们讲任何科技的东西,工具、渠道,千万不要忘了酒店的产品要加服务二字,我们的服务不能忘为本源的传统。
杨晓明:非常感谢张总,任何的事情其实都要回归事物的本源,酒店的本源就是服务。无论是产品还是整合,其实目标都是为了把服务做好。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张大昆张总,我们说酒店风云30年,您也是30年走下来,能不能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看法。
张大昆:对酒店的理解,我始终秉承着30年走下来的观点。大多数在座的都是酒店行业的,有的是做了十几年的,有的是做二十年的,甚至有的是做三十多年的。我们现在把酒店一分为二来看,第一个就是酒店的职业经理人。第二个是酒店职业经理人在面对着整个的酒店业的变化,特别是现在互联网的变化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应该是从两个方面来看的。我刚刚前面讲,不是说酒店人不应该用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说酒店应该扎扎实实的把酒店做好。
刚刚谈到的丽思卡尔顿,他的回头客占比非常高,他们做的是很好的,包括他们用的技术和工具都非常好。包括前面两位张总讲到的甲骨文的收购,阿里巴巴的参股,其实未来对我们酒店来讲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一个挑战。什么挑战呢?刚刚大家都讲了PMS,我预测在云计算条件下,未来的PMS会消失。不知道今后会怎么样,但是我预测PMS会消失,会没用,会变成一种新的状态。
我为什么要谈这样的预判呢?作为一个酒店人要有非常敏感的市场意识,非常敏感的技术革新意识,我们要学习。我们酒店人应该是把我们的重心完全放在我们的传统和服务上。
杨晓明:非常感谢张总。其实刚刚各位嘉宾讲到了在酒店业风云30年,有传统也有沿革也有革新。包括张楠张总讲到最终要把服务做好,还有我们的技术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去哪儿网的部分在酒店方面也有一些动作。
张大昆:我想补充一点。我也是一个职业经理人,今天谈到酒店风云30年,而今迈步从头越。酒店职业经理人就是职业+职业,越来越职业。但是后面有一个破折号,要考虑自己的年龄,因为酒店职业经理人非常的脆弱,很有危险性。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明白我的意思。第二酒店职业经理人,在总理号召全民创业的今天,应该有很好的思考,就是我们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怎么样走的更宽、更好,谢谢大家。
杨晓明:谢谢张总,就是职业加职业,越来越职业,但是要注意自己的年龄。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环节我想有请每一位嘉宾为本届论坛说一句祝福的话。
袁学娅:产业链资源整合要从每一个自我做起。因为这个主体是华美达,我觉得华美达来的参会者,他们的身份比较尴尬。因为其实他们还是职业经理人,也不属于酒店管理集团,但是他们又不是业主。你们既然有这样的联盟平台,又有激情燃烧的召集人,我觉得这个平台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搞几个联盟中心,这样的话比单打独斗更有效。希望品橙旅游像橘子那样,永远orange。
何庄龙:听别人的话走自己的路。今天上午已经讲了不少了,但是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回去之后还是要走自己的路。第二,我们4月21日山东旅游饭店要办泰山回眸,希望大家都参与。
张礼军:祝参加大会的各位同仁们,在未来的市场大潮当中,相信大家会越来越精彩,收入越来越高。祝品橙旅游继往开来,伴随酒店行业而今迈步从头越。
赵晓川:希望我们品橙旅游也加,品橙+我们更多的同仁,品橙+我们更好的服务,品橙+酒店业美好的未来。
张楠:一个品三个口,我祝品橙旅游,也是对本次高峰论坛,在中国酒店产业链资源整合的背景下,第一个品是品牌,如何做品牌的问题。相信品橙旅游牵头做这样一个高峰论坛会有很多仁者相知的很好的理念,商业模式的延伸。第二不要忘记品牌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品质。品质和品牌是有差别的。品质是什么?我就不展开了。最后才会延伸出那个蛋黄打开来是煎鸡蛋还是水煮蛋的品位。
杨昌乐:祝大家在互联网大潮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取得成功,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张大昆:希望中国酒店产业链资源整合高峰论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在第二届中国酒店产业链资源整合高峰论坛办得更精彩,更出彩,谢谢大家。
杨晓明:谢谢张总也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圆桌论坛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