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地方标准值得借鉴 如何兼顾情怀与法制
浙江试水地方标准管理民宿 民宿逐步走向规范值得借鉴
去年杭州动作频频,先是《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村现代民宿业的实施意见》,再是《杭州市农村现代民宿业扶持项目财政资金分配实施方案》,还有《关于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农村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村民宿"因此可以办出证来,消防、安全、卫生也有了明确规范。杭州相关部门给记者发来一份数据,目前,杭州农家乐和民宿已办证1099张。
湖州市旅委乡村旅游处处长蔡红如今庆幸,多亏自下而上的探索,理顺了当地民宿经营模式。先是安吉县出台"民宿管理办法",根据基层经验多次修订,并在董岭村试点。各部门联合集中整治后,村民代表大会集中商议一些"实在没法子"的案例,讨论是否要保留,如何统一规划、统一租赁,并将租金纳入村集体的公共事业筹备金和土地合理使用费,改善基础设施,便利更多游客。大量有个性的民宿因此保留下来,并逐步走向规范。
安吉的探索,是村村不同,在县里规范的大框框下,各自变通;邻近的德清、长兴、临安纷纷来学,回去制定各地的标准和规范,因地制宜,细则上各有特色。详情点击此处查看。
如何打造情怀民宿
从心理层面而言,民宿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民,是主人,宿,是归宿。
打造有情怀的建筑,要结合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及人文活动,为游客设计有特色的居所,如婺源的徽派建筑风格,丽江的纳西族风格,厦门民国老别墅等,有些个性化住宿甚至有近百年的历史。
不同于酒店的封闭环境,民宿有更开阔的公共活动空间,居住氛围更加开放,游客在这里可以偶遇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民宿要着重发展其娱乐社交功能,如设立茶社、聚餐等公共场所。这些社交属性正成为个性化民宿的特有魅力。
情怀民宿离不开法律的制衡
去年以来国家民宿政策逐渐放宽,多地陆续出台政策鼓励情怀型民宿发展。2015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发展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等细分业态,提高新业态的文化、情感价值";2015年10月出台的《浙江省旅游条例》,明确鼓励城乡居民利用自有住宅或者其他条件兴办民宿和农家乐;杭州、德清等地也出台地方民宿标准,引导规范民宿的经验活动。详情点击此处查看。
民宿赏析:民宿已经不是一种情怀,而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民宿变得炙手可热,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开始在乡村租用或购买当地人的民房来开民宿,这些民宿接近精品酒店,业主通常会聘请专业的建筑设计师,民宿和建筑师发生密切的关系是这几年发生是的事情。无意间,"民宿热"已遍地开花。详情点击此处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