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官方定义出炉 16位创始人意见不一 你呢?
案例:前不久,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召开,《北京市旅游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草案修改稿)提交审议。此次草案修改稿中,明确了民宿的概念:民宿,是指利用自有住宅,结合本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及生产、生活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休闲旅游住宿场所。"
其次,还对民宿的经营规模做了限制。具体表述为:"城区民宿的经营规模,客房数为五间以下;乡村民宿的经营规模,客房数为十五间以下。民宿的标准和技术要求由市旅游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与本条例同时施行。"
最后,在民宿的服务指导方面给出建议,认为"旅游、工商、公安、消防、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民宿日常经营活动的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本期话题:民宿官方定义出炉,您认可吗?
探讨重点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这一定义,您认可吗?您认为民宿应如何定义?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时间:周四晚上8:00-10:00
地点:精 栈 宿意见领袖群
参与人员(排名不分先后)
橡树缘连锁创始人 陆葵
坡山民宿创始人 陈达栋
山里寒舍副总经理 高善萍
禅绕民宿产业管理&慢游民宿学院 清幽
云山美地创始人 傅鹏
皇家驿栈创始人 刘少军
梦里故乡民宿客栈、飞鼠旅行网创始人 吕伟兵
熙居城市度假系列CEO 任峻标
游多多创始人 苗湾儿
宿联中国CEO 凌新建
大理州客栈民宿行业协会会长 赵金凤
儒意堂创始人 金中华
邂逅时光连锁客栈创始人 罗治平
老馆创始人 胡馨予
MTB客栈创始人/大理客栈联盟发起人 贺双全
梵舍连锁城市民宿CEO 范晓剑
内容分享
橡树缘连锁创始人 陆葵
问题一:北京的这个方案,我是认可的。关于民宿的这一官方定义,北京复制了国外的民宿定义,澳洲就是这样的。但澳洲是2400万人口的国家,我们是13亿的国家,我认为简单的复制是不对的。民宿在中国古代延续的是客栈。
问题三:总的来说,政府还处在被动时期,即等问题发生了,才会想办法去解决,而非主动创造,未雨绸缪,主动规划。
面对民宿这一具有巨大潜力的行业,存在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同时,民宿证件的办理、以及消防等问题上还有待提升。
坡山民宿创始人 陈达栋
问题一:民宿在国内是个很泛的概念,不是农家乐的升级版,而是主题酒店小型化结合当地文化和日本民宿那种居家的氛围。
问题二:城区民宿可以理解为公寓和城市客栈,乡村民宿可以理解为农家乐,都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民宿。
问题三:主要是消防指导和大环境的宣传。
山里寒舍副总经理 高善萍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这一定义,您认可吗?您认为民宿应如何定义?
不太认可。追本溯源,从台湾对民宿的定义来看,此说法可谓一脉相承,没有大的出入,但事实上,在中国内地民宿发展热潮中,这一概念的内涵早已被突破。以山里寒舍为例,它将干峪沟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进行了整体开发,并非是经营者的自有住宅,规模也大的多。
如果按照定义,民宿似乎更像是遍布大城市周边的农家乐,总体来说缺乏设计、缺乏规范、不擅长应用互联网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城市中高端人士周末度假的需求。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两者的确存在差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乡村民宿的目标消费者是就近的城市人群。而城区民宿一般存在于旅游城市,为旅游者提供有别于酒店标准化服务的别样住宿体验。其目标客户大多来自于异地。
2、时间的差别。乡村民宿的客人主要是周末度假,城区民宿或许住宿时间略长。
3、由于市场定位不同,相应的设施、设计风格甚至运营等都应该有所差别。两者共同点是,都以给中高端客人高体验的住宿产品为己任。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个人认为,政府部门在土地问题等政策方面,应该进行关注和研究。建设前期,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帮助投资者与村民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推动地方民宿发展的热情。同时,要尊重行业自身发展规律,放手并提供空间。
禅绕民宿产业管理&慢游民宿学院 清幽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这一定义,您认可吗?您认为民宿应如何定义?
此定义完全诠释了民宿有别于旅馆或饭店的特质,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但它能让人体验当地风情、感受民宿主的热情与服务、并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因此蔚为流行。
民宿,在满足最基本的元素包括空气,景色,水,地理位置的条件下,要有身后的底蕴。以武当山为例,其底蕴在于道家文化,武当武术,道医药材,茶,音乐等。此外,还要把这些东西带给客户,客户到民宿里不仅仅体验,感受,是收获,这才能持续发展。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不可否认,人的生活离不开城市的便利化,但城市缺少的就是城市民宿的个性和柔和,而这部分恰好可以满足部分不能远行但是又希望能够舒适休息的客群。因此,它的定位是为城市的中高端人群提供良好的的乡野休憩空间,满足在钢筋森林里打拼的人在休息时回到大自然,体会简单质朴的生活的要求。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1)立足市场发展规律,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组建当地协会,指导和完善市场化运作的客栈培训和认证机构,为客栈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智力支持等平台。
2)取得其他各政府职能部门的认可和配合,多部门联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规范化发展。
云山美地创始人 傅鹏
关于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差异,个人简单理解就是城市民宿就是被途家整合的个人业主,非自营。
前期可能是业主的情怀,后期难以维持,特别像北京政策规定的5间以内。
城市自营民宿,我不认为能成为一种现象,就算现在有,也是暂时的也是非主流。
乡村民宿比较多的是自营单体店,就是传统的客栈,只不过现在参与者形态各异,更加包罗万象。
对于政府职能部门在民宿行业的管理指导。政府及时应对经济领域各种新业态、新常态,这是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只是在度的把握上注意尽量避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管理常态。
要做到这点,有几个关键因素:避免与民争利、放水养鱼、尊重专业人士,少拍脑袋。
在指导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一:初期,结合地域实情及国外的历史参考,要扶持,要宽容。
二:主要的管理工作,有相对应的部门去做,比如消防、税收等,没必要分头管理。
三:帮助投资者降低法律风险,以及政府沟通的成本,这点也是行业协会存在的重要意义。
民宿的政府管理,多借鉴江浙沿海地区的政府管理,这个水平是和大区域里的政府管理水准成正比的。
皇家驿栈创始人 刘少军
一、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比较准确的,认可。
二、按照民宿的定义,民宿展示的是主人认同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的区别就是农居生活与城市生活的差别,应该是不同的生活方式。
三、卫生,只要监管好卫生就好。其他尽量不管,才可能发展起来。
梦里故乡民宿客栈、飞鼠旅行网创始人 吕伟兵
问题一:民宿官方定义,从字面上是正确的,但是官方定义有点太泛,从民宿的用户角度是存在出入的。而属于民宿的标签应该是:睡眠空间中美的想象、轻松、自然、无距离、家的温暖。
我认为,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可称之为民宿:首先是人类生活或者生产劳作的地方,可以是居所、生产作坊、仓库等。其次要有文化,这个文化可以是建筑本身,也可是周边环境以及人文故事。再者,从规模上,单店规模在10间以下。从配套上来讲应该有足够的共享空间,自助区域以及懒散的"发呆"空间。
问题二:话题开始前,我先给城市民宿的开创者:梵舍创始人范晓剑鼓掌,他是真正的城市民宿践行者。
我认同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的概念区分。城市民宿,首先要界定在民宿的概念内,去实现产品的营造。城市民宿的选址更多的存在于"城中村"或者历史建筑。其客源依托城市人群,集中更有稳定保障,而乡村民宿则具有淡旺季区分。城市民宿相比乡村民宿,其情怀感更易实现,可以成为人们闲暇小聚和会友的精神港湾。
问题三:资本主义以及互联网的推动下,民宿行业空前发展。但是民宿的容量以及地方发展的可行度的问题值得反思?个人认为,不应该以哪个部门来监管指导,让市场去平衡供需关系,让用户去选择产品,而是应该冷静思考,当前民宿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对症下药。
熙居城市度假系列CEO 任峻标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定义问题,我们的创新都是抄袭派,这一点我认为规模限制一定要的。例如城市民宿,这个事情一定可以消化很多的文物建筑和老厂房,老院落,前提是要消防合规。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乡间民宿找的是田园牧歌和返朴归真,城市民宿做的是大隐于市的卓知雅趣或者雅集文化。住宿,只是一个配套,最主要的是服务项目模型的设计。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首要问题是消防,其次是治安。目前,消防是立法的,也就是说建筑物有耐火等级和消防疏散规范的硬要求,只要消防认可后,治安,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才做发证。那么,制约因素就在建筑物的性质上面。
游多多创始人 苗湾儿
民宿,官方定义跟民间演绎出入较大。官方定义并没有错,而市场上已经把客栈、公寓、精品酒店、甚至一些度假村都冠上了民宿两字。今天,途家的新闻,把公寓民宿和客栈民宿又划分开来。
针对问题二,关于城区和乡村民宿,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朗。类似Airbnb的城市房东把多余房间腾出来给客人,乡下农家,把自己房子改建成农家乐,以及短租公寓和农家乐,没有所谓的情怀,这些都是否称之为民宿,值得思考。
问题三:在证照层面,申请应适当放宽限制,比如在老建筑和消防问题上,但老建筑做客栈民宿很有底蕴。证照不要卡太死,要加强监管和督促。
宿联中国CEO 凌新建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这一定义,您认可吗?您认为民宿应如何定义?
民宿,广义上讲,非标住宿体系的特色旅馆、主题客栈、公寓和小型精品酒店都能称为民宿。狭义上讲,物业所有者自己经营的家庭旅馆才能称之为民宿。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别在于区域位置,并没有住宿产品特征上的区别。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土地部门解决物业以及商业经营的问题;消防局解决消防可验收标准的确定。公安解决特行许可证。
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分会主导建立民宿(最低)国家行业标准,人力资源储备、培训以及输出。
大理州客栈民宿行业协会会长 赵金凤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官方定义,个人相对认可。目前对非标住宿的概念界定比较模糊,各地均有差异,比如在江浙地区民宿/客栈均统称为民宿,而在云南大理、丽江地区,人们习惯性的把民宿、客栈、精品酒店都统称为客栈。
产品端到市场端以及客源结构的细分是未来发展趋势。而北京市官方即将出台的管理办法,我认为是好事,民宿/客栈行业发展的第二阶段研究主题应是在政府主导与支持下规范管理和良性发展。
问题二:关于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这一区分,不太认可。个人认为民宿的生存土壤应在乡村,而城区的非标住宿应定义为青旅或公寓。
问题三:在我看来,民宿与客栈从属于一个业态,北京市这一草案的修改是一个先例,各地区应陆续出台相关条例,加强民宿的管理。而相关条例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针对当地民宿发展现状,对症下药。此外,民宿/客栈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包括规划、建设、环保、消防、卫生、旅游、工商、税务、银行等部分的管理与支持,有具体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才能支撑民宿/客栈业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儒意堂创始人 金中华
问题一:民宿的定义是一种错误,民宿应该改为莊园模式定义,没有文化与生态的民宿,最终都会被市场淘汰!
问题二:城区民宿与乡村民宿区别太大了,高端民宿远离城区到原生态乡村比较适合。
问题三:民宿文化是离不开当地环保,农业,林业部门加强保护的。
邂逅时光连锁客栈创始人 罗治平
我不认可城区里的家庭宾馆或者公寓改叫民宿;
二者的区别在于城区的家庭宾馆少了民宿应有的宁静和朴质,喧嚣的城市环境让人不安,难以体验民宿本身的温暖;民宿应该是能让人安静下来的地方,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地方。
老馆创始人 胡馨予
问题一:关于民宿的这一定义,您认可吗?您认为民宿应如何定义?
我认可民宿这一官方定义,这对民宿的推广与社会认知大有帮助。主要基于以下三点:首先,这是宇宙的规律;其次,一个事物产生以后,将意味着人们可以更好的去认识它,定义是为了让更广泛的大众去更好更深入的认知一个事物;再者,民宿概念混沌,法律上难以界定,这种游离与含混对于民宿在这个法治社会中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但是,只是认可这一行为。草案中的定义,虽然可以很好的将民宿概念性的量化,给出了十分具体的范围,但丢失了民宿的文化底子,我认为对于民宿的定义不应仅仅局限在有多少间房、多大的占地、区位关系还有设施是怎样等等,而应是一种范围概括性的概念。
问题二:您认可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吗?他们的差别点在哪?
我认可民宿城乡区别中区域位置的不同,即一个所在环境是城镇,一个所在环境是乡村。但是二者相同点居多,他们同为民宿,都在以自身独有的方式,在所处环境中发挥着民宿对人们肉体与心灵的作用。如果一定要对城区民宿和乡村民宿进行明确划分,这一观点我实难恭维。
问题三:对于民宿行业,您最需要有关部门在哪方面加以管理指导?
对于官方指导,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需求,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能所在。
话题引文中所提到的"旅游、工商、公安、消防、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对此我尚较认同。但是,这个划定结果忽略了民宿文化这一重要一面,个人认为这是有些可悲的。
此外,政府等指导部门,权责分划繁琐复杂,对于民宿有弊无利,办事难、环节多、踢皮球等现象的存在影响着民宿的健康发展,在社会发展的必然面前,一站式的办事方式是政府应该审慎考虑的。
MTB客栈创始人/大理客栈联盟发起人 贺双全
问题一:个人认为,官方的定义,有深度理解之上的概念化描述。如何发扬民宿的个性和特色,可以进行概念之外的解读,包括内涵和外延上的。
问题二:城区和乡村的区分有些强硬,也有些牵强。民宿的个性在于特色,在于内涵,在于主人的温度和情怀,而并非有城市和乡村之分。当然,从房间数量或床位进行区分,也是管理者最简单和便捷的分类方法。
问题三:当前,政府最需要的是在环保、排污、消防、卫生、公安、规划方面的指导,这些指导应当是针对客栈民宿本身,而不是针对所有的住宿行业。有针对性的进行政策指引,会指引客栈民宿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梵舍连锁城市民宿CEO 范晓剑
问题一:民宿这一用词是准确的,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住宿,但不是把"民"理解为"农民"。"民+宿"代表着内容和空间的融合,也是未来酒店业和地产业的趋势。我认为民宿作为个性化非标化产品,不必做统一的定义,否则就变成了标准化产品,变回了工业时代的产物。
问题二:我认可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的区分。梵舍是最先发现城市民宿和乡村民宿之间存在区别的民宿。区分有力于产品打造和营销推广。细分品类,可以更精准的提出产品标准和服务标准。
事实上,我比较赞同民宿划分为三个细分品类:城市民宿、乡村民宿和旅游地民宿。在携程和绿地的首届城市民宿大会上,我提出了一个划分标准:
以达到的车程时间来划分,从出发点到民宿,在1小时以内的,可以划分在城市民宿品类;3小时以内,且周边为AAA级景区或者AAAA级景区的,可以划分在乡村民宿品类;大于3小时,且依附于AAAAA级旅游目的地而存在的,可以划分在旅游地民宿品类。
问题三:民宿行业最需要的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公安系统联网,消防许可,卫生许可,规划许可。其次,需要的是政府能够将民宿和酒店区分看待。酒店基本上是百间以上规模,而民宿通常是十间左右,从规模上差异太大。酒店行业的标准和政策并不适用于民宿行业的管理,其会严重制约和束缚民宿行业的发展。但是基于政府出政策永远有滞后性的特点,民宿行业走向正规化或许还需要两三年时间。而在这期间,考量的是先行者的判断,智慧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