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云南网

北京雨燕为何濒临消失? 庙宇古塔等原有巢址不再

发表于:2025-05-08 作者:第一云南网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5月08日,颐和园上空的北京雨燕。徐永春摄/光明图片【呵护首都的生态符号】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儿",到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北京雨燕,已经成为这座古老城市一道特别的自

  颐和园上空的北京雨燕。徐永春摄/光明图片

【呵护首都的生态符号】

  从老北京口中的"楼燕儿",到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妮妮",作为世界上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北京雨燕,已经成为这座古老城市一道特别的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一个特殊的生态符号。

  城市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保护乃至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北京雨燕的命运,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

伴城而栖的燕子

  北京一共有多少只雨燕?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正旺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的雨燕仅存3000只左右。

  然而,在半个世纪前,这个问题还很难回答,漫天飞舞的雨燕与古老的北京城"血脉相融",难分彼此。1965年6月,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沿着紫禁城的护城河骑车慢行,一路发现了近400只雨燕。1966年,北京师范大学鸟类专家赵欣如还在西四北四条读小学,他清楚地记得,校舍周围生活着数百只雨燕,不时就会错飞进教室。在老北京的记忆中,从天坛到太庙,从故宫到雍和宫,从北京的城楼、箭楼到颐和园的八方亭、东宫门,雨燕成群结队围绕着建筑飞翔,形成鲜活的古都风貌。

  "与能在地面啄食的家燕相比,北京雨燕属于天空。" 兼任中国鸟类学会副理事长的张正旺告诉记者,北京雨燕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空中度过。北京雨燕与家燕相比体型更大,翅膀窄而长,飞行时向后弯曲形似镰刀,每小时飞行速度可达110公里。

0